根據主計處統計,今年一月份台灣出口金額為123億美元,較去年同月份衰退44.1%,是連續第五個月下滑,且是繼去年12月寫下衰退41.9%的最差紀錄之後,再次寫下新高。雖然一月份主要是受到農曆春節假期的影響,但經過調整後的數據依然高達-34.9%,同樣衰退幅度驚人。



 由於台灣是外貿導向型經濟體,自去年下半年發生全球性金融風暴後,必然對台灣的出口產業造成影響,但衰退如此劇烈,的確出人意外。另外,我們可以發現過去拜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之賜,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成長率都高達兩成以上,但今年一月份對大陸出口衰退幅度竟高達58.6%,且高於所有的地區,因此也是造成一月份出口大幅衰退的主因。另一方面,因為出口不振,造成出口產業的引申性需求下滑,資本設備進口減少,1月進口總值為89.7億美元,亦較上年同月減少56.5%,同樣寫下新高。



 更進一步地看,台灣去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8.36%,今年預估負成長2.97%,雙雙創下史上最差。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出口大幅下滑,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出口衰退影響,使的廠商不敢擴廠投資,造成民間投資大幅滑落。在出口不振及投資不足之下,即造成經濟成長率大幅衰退。



 台灣出口有這樣的成績,有許多人會質疑,台灣的產業要這麼偏重出口嗎?出口有那麼必要集中在大陸嗎?事實上,台灣是小型的經濟體,只靠內需市場,產業無法達到一定的規模,也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;只有持續的擴張出口,才能創造足夠的產業規模及就業機會。其實自2000年以來,台灣整體薪資的調整幅度很低,台灣的內需市場無法像90年代一樣,每年維持5%以上的成長,但近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仍維持4%左右的成長率,主要是出超所貢獻,而出超的來源主要來自大陸,如果不是對大陸出超的貢獻,台灣很可能是入超,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也會是負的。另一方面,台灣對大陸出口,主要是零組件與半成品,在大陸做成最終產品後,還是銷往歐美市場,近幾個月來對大陸出口的下滑,主要還是受到歐美國家需求不振所影響。因此,受到這次金融風暴的影響,我們並不用去懷疑我們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質,相反的更要擴張出口、分散出口,為台灣的出口產業尋找更多的出路。



 過去台灣的出口是以歐美國家的市場為主,這些國家的消費習慣都是靠大量的借貸來消費,例如:在金融體系發達的美國及英國,他們的民眾所得消費比幾乎是一比一,賺的錢都用在消費,甚至把以後可能賺的錢也拿來花。但在發生金融風暴後,因為房地產泡沫,加上過度的槓桿操作,歐美國家金融體系的負債,在未來數年內恐怕難以清償,銀行無法正常放貸,民眾也借貸無門,這些以借貸為主的消費習慣勢必要改變,台灣也會受到衝擊。



 另一方面,過去因為泡沫經濟造成的假性需求消失,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必須解決,因此新市場的尋找將格外重要,這當中,新興國家中產階級的抬頭,以及因為城市化所帶來的需求將格外重要。例如:今年一月份大陸新車賣出72萬輛,已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汽車消費國,這就是新興國家城市化的具體效果。另外,大陸的家電下鄉計畫也奏效,近期許多電子公司將裁減過頭的員工找回來,彌補產能的不足,就可見其功效。所以過去我們以大陸為製造工廠的思維必須改變,除了利用其便宜的勞力成本維持出口產業的成本優勢外,大陸內需市場成長潛力更是我們要去掌握的。另外過去較少涉足的如印度、俄羅斯、巴西、中東及東協等新興市場,也要積極的介入,如此才有可能稍微彌補歐美市場衰退的不足。



 由於出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,台灣產品除歐美國家外,更應積極尋找新的市場,拓展外貿。就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「這次不僅是景氣循環的問題,而是整體結構的調整」,我們應該注意歐美國家及新興市場消費結構的調整,雖然這樣的調整未必會很快速,但是其未來的潛力與趨勢是可預期的,我們的出口產業也要順應此一趨勢做調整。只有台灣的出口能持續擴張,民間企業才敢放手投資,經濟成長才能逐漸重回復甦的軌道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